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5 14:37:0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

一、揭诗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诗题。

介绍写作背景。

听到这个消息(指的是诗题中的什么),写下了这首诗。

再读诗题。这个消息能给诗人带来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读读这首诗。

二、解诗意。

自由读诗2分钟,要求把诗读正确通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解决“衣裳”“妻子”“漫卷”

再读诗歌,你读出了什么感觉?

读出感觉了没有,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读

三、悟诗情。

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觉吗?(喜)请生读一读全诗。

当有孩子说读出了喜的感觉,问:“有几个也读出了喜的感觉?”

诗中的哪些词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1、体会诗人的喜:抓住诗中的一些动词来说。

涕泪男儿有泪不轻掸啊,只有在大悲大喜之时才会流泪,还是偷偷地流,可是诗人一个温文尔雅的诗人却涕泪满衣,这眼泪是—一个诗人的泪更是一个男人的泪。读一二两句诗这眼泪是高兴到了极点,是喜极而泣的泪水啊。读这两句诗。

漫卷杜甫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可是爱书如命的,可是此时却是随意地卷起自已的书,他想干什么?他想收拾行装,回家啊。读三四两句诗

放歌引吭高歌

纵酒开怀畅饮

还乡青春作伴

诗人当时已经52岁了,却还要放歌,纵酒,青春伴还乡,你看到的还是一个52岁的诗人吗?诗人是人老心不老啊。缘于听到了这个喜迅。读四五两句诗。

诗人回乡的路远吗?哪两句诗是写诗人回乡路的?生读。出示地图:从梓州到洛阳少说也要走半把月,你感受到远吗?再读读诗句。

诗人漫长的回乡路,诗人只用了十四个字就走完了,所经之地在诗中是一晃而过,遥遥旅程也只是一穿,一下,一向而已。可见诗人心情是多么的畅快。再读诗句。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诗人的这份喜悦吧!齐读全诗。

2、体会诗人曾经的愁:抓住“却看妻子愁何在”

刚才从诗中我们读到了诗人的喜极而泣,喜极而狂,你还读出别的感觉吗?(愁或悲)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却看妻子愁何在)

何在说明了妻子和儿女曾经的愁,曾经有什么愁呢?

出示补充材料: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得出有家不能回,饥饿,背井离乡,困苦不堪)而如今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马上可以回家乡洛阳啦,那里有田地,那里有亲人,那里有朋友,这是一家之喜啊!所以诗人——读全诗。

这喜仅仅只是诗人一家之喜吗?

补充课外资料:

如果你就是那乳下孙,如果你就是那个征战的男儿,如果你就是那个妻子,如果你就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如今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老百姓再也不用流离失所了,男儿们再也不用征战了,母亲们再也不用忍受失去儿子的痛苦啦,国家也安定了,这是一国之喜啊!

双喜临门,诗人能不喜欲狂吗?

再读全诗。

国喜则家喜,国忧则家忧,诗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他的一生总是颠沛流离,忧国忧民,所以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唯独此诗一改过去诗风被后人称为生平第一快诗,你感受到了快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希望教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了解自己的课!谢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识“蓟、涕、襄”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一)杜甫是孩子们很熟悉的诗人,我们以前都读过他的哪些诗?(《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

(二)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公元763年,当时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在四川,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抽读古诗,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再读古诗,读准诗句的节奏

三、理解诗句意思。

(一)通过找诗中的地名,让生更多的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1、这首诗很特别,它里面出现了好多的地名,请孩子们将诗句中出现的地名圈出来。(河南、河北、剑外、蓟北、巴峡、巫峡)2、这些地名都在哪些地方呢?

(二)找出诗中古今变化很大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1、河北河南与我们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是不一样的2、请孩子们找出诗中哪些词与今天的意思不同。3、引导学生理解“涕泪、衣裳、妻子、青春”的意思,并读准多音字“裳”。4、借助理解的字词理解句意后,再读古诗。

(三)抓住“喜”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1、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或者词,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喜)2、默读古诗,用横线勾出能体现诗人“喜”的词句。3、诗人为什么会那么高兴?诗人既然被称为“诗史”,那就让我们从作者的诗里寻找答案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人写于公元757年的《春望》,写于公元759年的《石壕吏》,写于公元761年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交流:你从这几首诗里读出了些什么?这个时候,诗人听到了蓟北收复的消息,兴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古诗。

四、拓展安史之乱平复后,诗人就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吗?读一读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两首古诗《登岳阳楼》《登高》,思考:从这两首古诗里,你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请孩子们自己下来以后收集资料,寻找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 ……此处隐藏17785个字……交加。)(板书:悲喜交集)蓟北”已收意味着什么:“,百姓水深火热之苦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指名读。评点。再读“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高兴的泪,欣慰的泪,舒坦的泪。)。“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连接杜甫在安史之乱过程中写经典名句,运用对比感悟的方式,感受诗人泪中的含义。经历八年战乱的诗人,忽闻胜利的喜讯,情不自禁,喜极而泣。他的泪是喜悦的泪,但泪中有痛苦,泪中有相思,泪中有别离,泪中有仇恨。这是苦难诗人的苦难人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既理解“泪”的含义,又了解诗人的苦难经历,为理解诗人劫后狂喜做情感铺垫。)

2,想象感悟“欣喜若狂”。哭过之后,诗人看到了什么?读三四句。妻子儿女的心情怎样?诗人看到这些,又是怎样的心情?

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愁云不再,喜气洋洋的情绪让诗人更加高兴万分,总算可以给他们一份幸福安详的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此时是怎样的漫卷诗书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隧道,把你见到的诗人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怎不让诗人欣喜若狂。(板书:欣喜若狂)指名读,齐读。

(患难与共的妻子儿女的喜悦心情让诗人喜上加喜。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漫卷诗书的样子,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3)、对话感悟“放歌纵酒”。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板书:放歌纵酒)白发苍苍的诗人在大白天里又是放歌,又是纵酒,是因为他听到了——看到了——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他的心情怎样?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请你带上这样的无以名状的快乐情感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指名读,全班读。

(深刻解读文本,找准对话的切入口,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一反常态,放歌纵酒的原因,进一步体会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的心情。)

(4)、体验感悟“归心似箭”。在歌声与美酒中,诗人想到了什么?指名读七、八句诗。让我们看看从剑外到洛阳是怎样的千里迢迢?(地图),“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出示小黑板:即从巴峡下巫峡,便穿襄阳下洛阳)比较,合适吗?让学生明白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说说诗人回乡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此时的诗人思绪飞扬,他的心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洛阳。阳春三月的洛阳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你能从诗句中找出关键的词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吗?(归心似箭;轻快愉悦,爽朗奔放……板书:归心似箭)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归心似箭的诗人轻快、爽朗、愉悦的心情。齐读。

(闻讯之后,诗人首先想到的是重返故乡,返乡的喜悦瞬间溢满心胸。洛阳美妙春光的再现,引导学生了解洛阳,激发学生对洛阳的喜爱之情,与诗人一同感受故乡的魅力,走进诗人的心里。借用李白的诗句,引导学生涵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似箭归心。

对比感悟、想象感悟、对话感悟、体验感悟,四种感悟策略的运用,还原了诗歌所描绘的事件与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同悲同喜,领悟诗人闻讯而喜、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层层递进的狂喜之情,心情如诗,课堂如诗。)

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他又要和千千万万还乡的父老一起重归故里。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这是人民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板书:人民)

(诗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与人民同悲同喜,惺惺相惜,用诗表达人民的心声,这是杜甫诗歌的特点。教师站在文化视野的高度,引导学生感受人民诗人的人民情怀,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杜甫的诗歌打好基础。)

3、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这个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师配乐范读。

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吧。(配乐齐读)

让我们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乐齐读)

因为杜甫胸怀祖国,关心黎民疾苦,所以笔尖流淌的爱感动每一个读者。今天我们把感动变为动人的旋律吧!(配上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师生演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诵读到放声歌唱整首诗歌,回归整体。学生在边听边读中展开想象,看到一个苦难的杜甫,悲喜交集的杜甫,喜极而泣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忘乎所以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忧国忧民的杜甫。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激情吟诵,与诗人同喜,与千千万万的苦难人民同狂,让喜悦荡满心间,沉浸在诗人的喜悦中,浸润在诗歌的情怀里。)

四、与自我对话,迁移运用练语感。

现在结合整首诗歌的内涵用自己的话说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的原因,并写下来。(如: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终于可以和家人还有千千万万的苦难人民一起回到家乡过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五、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懂诗人。

1、背诵这首诗。

3、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找几首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古诗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教学要基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理解一首诗是为了理解一位诗人,理解诗人的生活,理解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人的生活时代。引导学生与诗人对话,走进诗篇,理解诗人,也理解诗人所留下的文化,让学生走进诗的世界,浸润于诗歌文化,提升语文素养,课终结而意无穷。)

板书设计: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爱

中唐杜甫(苦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国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